找到相关内容17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内圣外王”。而此一理想境界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修养心性。基于“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儒家把道之大原归诸“天”,因此,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圣贤,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天”,体认“天道”。而要做到“知天”,儒家...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1667835.html
  •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

    心事)、性情、仁礼、知行、本体功夫等问题均可融摄于体用论中。对于理学家而言,理学并不是纯粹形而上的心性、义理学问,而是明体达用、内圣外王的文化建设,将日用人伦之实与本体论接洽一体。故程颐云:“体用一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070622.html
  • 儒佛两家同体精神之对照

    之见,遂讳言两家义理上本  源精神之融通,这是很可惜的,著者谨就同体精神,对儒佛  两家作对照之观察。  儒家本于性天一贯之道,展现内圣外王之学,以成就我  国的国家社会中,道德文化的价值,实为中华...

    朱世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670914.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1)

    生物学的分类,堪称生物学的始祖。可惜亚氏所怀抱的伦 理学和政治学,未能感化刚愎自用的阿力山大﹔恰似天台宗 的智顗,亦无法引领弟子杨广踏上内圣外王的正轨。优秀的 ...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5.html
  •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

    明心见性,不假外求,反求诸身,儒家主张内圣外王,内圣是转化心性的功夫;道教主张“性命双修”,所谓性即心性。因此从本体的层面来就,三教之间的旨趣是相近的。“儒教教之以...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971301.html
  • 中国哲学的流派与分期

    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  到知识论到工夫论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一般认  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5471312.html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重新自己反省、调适的时代。2004年全世界的锡金教徒将参与盛典,纪念圣典存放于阿迩里察(Amritsar)的金庙。圣典既示人以内圣外王之道,汤恩比(Arnold Toynbee)乃断言其在未来的世界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780788.html
  • 《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方法、特点、性质

    也;周公爻辞,诫多而吉少,尽变态以劝惩,对治悉檀也;孔子《十传》,会归内圣外王之学,第一义悉檀也。偏说如此。克实论之,四圣各具,前三悉檀,开权显实,则各四悉。”从智旭所持的观点来推论,其所作的《周易...

    谢金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2587047.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社会实践。不仅理想人格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伦常(“礼”)的规约,而且“内圣外王”理想中的“外王”,也是指向“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的。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还鲜明地体现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进取上。...并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人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人生的道路也是曲折而复杂的,有顺境,也有逆境。儒家所提出的积极人世、通过修齐治平来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如果...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